2013 對台灣產生威脅的颱風, 有一個的名字叫做「蘇力」。
新聞網頁寫著: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預測,蘇力在未來會轉變成「超級颱風」,可能直撲北台灣。
在早餐店看到氣象預測圖, 以及漁船進港避災的照片.
一艘艘像草船借東風的感覺, 似乎都連在一起了.
這在強颱來襲時, 不會相互碰撞嗎?
還是只能像這樣大家擠在一起, 至少會比被狂風吹來晃去, 大家碰撞的損失多少減低一些?
我想到了一點點的迷思.
前陣子的春天, 正是半夜下雨早晨停雨的季節.
我很快樂的跟同事大哥說:這樣子真好耶, 晚上下足農業生活的雨量, 剛好要上班的時段, 就沒雨了.
同事大哥說:妳有沒有想到夜班人員上下班的困擾?
唔!
對厚,我只顧著本位思考,卻忘了辛勤輪班工作的族群,夜雨對他們所產生的不方便與危險。
(感謝同事大哥的提點。)
回到颱風的話題。
每每颱風季節,是否放颱風假是必定要面對的時事。
每個決定,每個期盼,似乎都會讓不同的思維產生了些些的衝突。
到目前為止,我經歷過有損失的風災水患並不多,但卻都印象深刻。
滾滾水流與東倒西歪的樹木貨品傢俱衣李....等。
人力、物力、財力的損失,後續整理的心力疲累等。
但與報導中,山上海邊住戶的損失相比,自忖是微不足道的。
還有市區裡黃色泥沙衝入室內,搶救家裡電器時瞬間變成大力士的故事。
同事朋友事後回憶話語裡的辛酸與無奈。
我還算是幸運的。
颱風假?
敬謝不敏。
我不要這種一點也不歡樂,只有憂愁的假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