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線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
 的相簿
  的相簿 > 混養觀念的核心價值
混養觀念的核心價值

混養觀念的核心價值:



248農民市集的網站,最近刊載一篇在雲林廈崙地區,新研發以文蛤、虱目魚、龍膽石斑混養草蝦,以獲得高品質草蝦的方法,閱讀該文章之後,感觸甚多,不吐不快。

本人不是養殖業者,頂多只有二十年飼養半屋子原生種魚蝦觀察的經驗。長期寫釣魚文章,需要多了解與魚有關行業的點點滴滴,釣魚文章作家藉此深入認識魚,累積魚類的知識,期望知此知彼、「百釣百勝」,多年來被迫研讀甚多中、日文的養殖技術書籍論文,因此獲益甚多,也算半個養殖戶,權充有資格談養殖。

養蝦場風景

養蝦的風景.JPG



混養的概念起源甚早,民國50~60年代,淡水池塘養殖極盛行,最成功者如:池塘的草、鰱魚,以1:3的比例飼養,投飼草魚的青草,被攝食排洩後,有肥水的效果,浮游生物大量增加,變成鰱魚的食物,此即俗諺所云:「一草養三鰱」,大幅增加魚的總產量。魚糞變成浮游生物,再循環被鰱魚吃掉,魚的排泄物、殘餌所剩無幾,池底淤積非常緩慢,池塘底質不易惡化,水質穩定的時間延長,減少魚病與投藥的成本,提高魚產食品安全,因此成為當時顯學。直到人們生活水準提高,喜歡吃美味的海魚,催促淡水養殖魚退出時代舞台,但今天還是有若干業者,持續以這種方式飼養草魚、鰱魚。因此混養方式的核心價值,就是要避免底質惡化。





避免底質惡化才是王道:



草鰱混養時期,另有漁牧綜合養殖法一時紅的發紫。將禽畜糞便、殘餘飼料沖刷入池塘,肥水增加浮游生物,與殘餌共同成為魚類的食物,大幅增加魚產量。當時釣魚池塘放養供垂釣的魚,都由漁牧綜合養殖池供應,垂釣池魚最佳釣餌,當屬小雞、小豬飼料調製的釣餌。因為魚吃慣了小雞、小豬的殘餌,故以雞豬飼料垂釣最佳,若不明白養殖過程,當然無法選對餌成為垂釣高手,更寫不出好的釣魚文章。甚至常在下風處嗅聞池水的氣味,即知釣魚池底質惡化,池水散發有些微的異味,魚因此身體不適不太吃餌,不用花冤枉錢繳釣魚費用。



漁牧綜合養殖法後來退出時代舞台,其中底質惡化,導致池塘於春末水溫由冷轉暖之際,池底菌叢迅速改變,底質腐敗產生硫化氫,引起池塘的魚大量死亡,俗稱為「汎池」。若要降低汎池,必須節制肥水殘餌用量,避免底質惡化,如此則降低魚產量增加的效果。若持續投入肥水殘餌,必須在秋末清池、改善底質,降低底質的惡化,則清池成本,不會比直接用飼料便宜,最後漁牧綜合混養法,無法通過實務驗證,退出時代舞台。不管甚麼樣的綜合混養法,如何延緩底質惡化,減少清池的成本,避免底質惡化誘發水質惡化導致魚病,進而增加藥品用量與成本,衍生養殖魚蝦的藥物殘留,才是提高水產品利益民生的王道。因此以混養解決底質惡化的萬惡根源,增加魚蝦存活率與獲利,減少用藥與藥品成本,進而避免藥品殘留而提高品質,可謂一舉數得的聰明之舉,這就是廈崙混養蝦劃時代的創舉。





混養改善底質的原理:



廈崙混養蝦,利用虱目魚清除石髮藻(青苔),這是非常有學理根據的生物防治法,若改用耐低溫的臭都魚(象魚)、金鼓(變身苦)也有同樣的效果;夜間象魚躺著睡覺容易得手,有些石斑善於捕食象魚。外來種的龍膽石斑,不知習性如何?吞食象魚會不會被噎死?養其他清除藻類的魚,避免與大宗的虱目魚競相低價銷售,是應該分散的風險。青苔非常美味,多吃青苔的魚,魚肉滋味也會變好,賣有故事的魚較能獲利。青苔消耗池水的營養鹽(肥料),抑制浮游生物滋生,文蛤無食物成長不良、身體虛弱。反之文蛤長得好,有活力不斷翻動底質,確實是避免底質惡化的好方法。混養適當種類與相對放養密度,是混養法的核心技術,本文無法提供詳細數字,如此改善底質的效率提昇多少?希望業者能留意評估。

吃青苔的象魚

蝦1.JPG

翻動沙底的沙梭

蝦2.JPG



底質不斷被翻動接觸含氧氣的池水,好氧性的好菌分解水產動物排泄物,排泄物變成肥料,循環成為文蛤的食物。反之底質淤積缺氧,嫌氧性的壞菌導致底質腐敗。如何辨別底質的好壞?其實有非常簡單的檢測方法。以竹竿攪動底質,底質冒出許多泡泡,於水面嗅聞,發出泥土香味次好,散發藻香氣最好,發出水肥味不好。有腐蛋臭極糟糕,此時應該發現池底有很多文蛤空殼。底質好,南美白蝦、草蝦、原生種沙蝦,會潛入底質隱藏,蝦經常潛入,又不斷受龍膽驚嚇彈跳而出、隨即又鑽入沙底,如此不斷鑽進鑽出,等同翻動底質,誘發好菌孳生改善底質。集约式養殖法理論認為,蝦子多運動降低飼料效率,但多運動不是讓蝦子身體健康嗎?若底質漸惡化,文蛤、蝦子不鑽底,更加速底質的缺氧惡化。花蓮著名黃金蜆的漁場,於新放養蜆苗之初,以耕耘機拖曳大鐵扒,持續多天來回翻動池底,使底質獲得氧氣供應,誘發好菌滋生,兩者道理都相通。放養適量沙腸魚,廣鹽性、喜歡在沙底鑽來鑽去,應該能幫助池塘底質的改善。





糞水餿水堆養大會怎樣:



底質惡化一詞,聽起來多麼專業難懂,如果做以下的比方,您一定能夠恍然大悟。您帶外食回家吃,剩下食渣、垃圾由垃圾車帶走,排泄物由衛生設備沖走,所以家中十分乾淨。傳統的集約式養蝦法,飼料丟入池中,殘餌(食渣),排泄物都沒辦法從養殖系統(池塘)中排除,所以殘餌、排泄物持續在池水中循環,就好像家中整年垃圾沒清、糞水淹滿地、臭氣沖天,您還有一半的時間外出通勤、工作,但是蝦子卻每天24小時,長達一年的時間都在池中生活,如此養出來的蝦子,你怎麼嚥的下去!養豬、養雞都還要沖洗寮社,養蝦池怎能半年不清呢?殘餌、排泄物最終淤積池底,連帶影響水質,這就是底質惡化。



集約式養蝦法,就是希望在短時間內把蝦子養大、出貨,除了不打算清底之外,為了避免蝦子來回游動,降低飼料效率,刻意在池水中培養浮游藻類,使池水呈現綠褐色,此技術延用日文稱為「作水」。浮游藻類消耗掉一部份,排泄物分解而來的肥料,大半的排泄物還是蓄積在池底、池水。作水原意是希望節制池塘換水的次數,降低換水成本問題,避免養殖用水供應緊迫。因為池水呈現濃綠褐色,池底下的蝦子有安全感,不會游來游去,能提高飼料效率。但是濃綠褐色的池水使光線到不了池底,大幅降低其他需要光線、好氧性藻菌改善池底的能力,無法解決底質惡化的問題,業者被迫大量使用藥品。長期濫用藥品,很可能導致草蝦黑腮病的產生,幾乎消滅全台的草蝦養殖業,多少人多年的獲利又吐回去!此怪病究竟是遺傳基因缺陷,還是某種病源體致病,很多學者投入研究,迄今仍無答案,業者被迫改養南美白蝦,若持續不處理底質惡化、亂投藥,誰也不能保證會有甚麼新的蝦病產生。外來種又會引發甚麼生態危機?大家走著瞧!因為集約式養法走入瓶頸,終於誘發多種新的養草蝦技術理論躍上舞台,對於養殖業、全民而言,總是利大於弊。



汰弱存強避免病原感染:



偷偷潛入混養池的紅蟳,清除體弱的文蛤,確保文蛤的活力,體弱的文蛤容易染病,趁早被吃掉是好事。龍膽石斑吞食體弱的蝦苗,還能不斷地催促蝦子趕快做工,不能偷懶,所到之處蝦子從池底受驚嚇彈出、又潛入避免被吞食,等同耕耘機耙底。長期使用活蝦垂釣的經驗發現,一般養殖蝦活力差,只能彈跳身體長度4~5倍的距離,野生活蝦卻可輕易彈跳身體長度10~15倍,誘引刁嘴魚上鉤的效果,野蝦好很多。龍膽為了填飽肚子,可不這麼刁嘴,牠保證柿子挑軟的吃,緊盯跳不遠、無法迅速潛入沙中的蝦子緊追不捨,最後吃掉體弱易染病的蝦,好像非洲草原獅子扮演的角色。換句話說,活力不足的潛在病蝦,趁早被混養的石斑吃掉,既不會浪費飼料,又不感染病症傳染其他正常的蝦,的確是個好方法。



從混養蝦一文中,發現撈捕混養蝦的方式,可能有改善的空間。即使不斷地淘汰體弱的蝦子,但是身體強健的蝦子,未必都是換肉率(飼料效率)最高的個體,也就是說不斷地把夠大的蝦子撈取販賣,最後可能留下來的都是身體很強健,換肉率最差、不長肉的小個體,因此在適當的時機全面清池、出清蝦子,應該能提升經營效率。廈崙混養蝦,已經非常接近環保綠色的養殖方式,大部分的魚蝦排泄物,在池塘內分解再變成食物,多種飼養物種相互扮演生態系自淨的功能,所以養殖廢水不多,不太需要藥品,對地球環境相當友善,正是台灣所有養殖業,必須思考的未來方向。如果在池塘底擺設適當數量的水泥蟳管,供蟳棲身,或許還能多增加一筆收入。



混養蝦的下雜魚飼料,還須由海洋撈捕取得,即使是人類不吃的下雜魚,還是自然生態的一部份,應該潛藏許多人類未知,對於環境生態有重大的功能,撈取需要節制。很遺憾!台灣長期以來沒有相關政策,大家習以為常,幾乎沒有成為公共議題,本文尊重長久習俗不評論。混養蝦是目前台灣最環保先進的養殖法,等多數同業都跟上,或許再評論吧!但是中國的養殖業者、漁民也全面地效法台灣,把海撈下雜魚當飼料,正引發一個駭人驚世的吃魚大問題,値得關心此冷門議題者留意。

關於這本相簿
  • 相片張數:0 張
  • 瀏覽次數:77 次
  • 收到回應:0 則
  • 相簿類型:自然觀察
  • 瀏覽權限:公開相簿
            幻燈片播放


 
此用戶尚未上傳照片!!

首頁 上一頁  1 下一頁 末頁  共 0 張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