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線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
 的相簿
  的相簿 > 擬球藻文摘-01
擬球藻文摘-01

中文學名 擬球藻
科名 單珠藻科
拉丁學名 Nannochloropsis oculata
中文俗名 擬球藻

Nannochloropsis oculata
金藻門 Chrysophycophyta
真眼點藻綱 Eustigmatophyceae
真眼點藻目 Eustigmatales
單珠藻科 Monodopsidaceae


1. 生物特性

擬球藻之細胞為小球體(Fig3.3),
直徑2~4微米,無鞭毛,無眼點,
外觀與綠球藻極相似,故稱之為擬球藻。
唯細胞較小,藻色稍黃(培養老化時更明顯),
分裂時產生兩個子細胞(綠球藻產生四個)。
擬球藻屬真眼點藻綱,
含有葉綠素a及類胡蘿蔔素violaxanthin及vaucheriaxanthin ester,
而綠球藻屬綠藻綱則含有葉綠素a、b及類胡蘿蔔素lutein 擬球藻主要發生於溫帶水域。


擬球藻含有豐富的二十碳五烯酸(EPA),
故頗適於壺形輪蟲的培養與營養強化,
以及種苗培育池之水色維持。
水深50~60cm為適,
照光時間12~14時,
並於照光後2~3小時接種;
5~45ppt 可增殖,
20~30 ppt較佳;
確保種源更重要,
在良好條件下,
每日可增加2倍,
每4~5日移植再接,
可確保良好種株,
若懶惰經10餘日再接,
則事倍功半。
用無機鹽或有機肥作培養液,
無機肥料可用硫酸銨180 mg/l、
過磷酸鈣50 mg/l
及Clewat 32(日本產品微量金屬混合物)15mg/l,
或硝酸鉀 500 mg/l、
KH2PO4 100 mg/l
及Clewat 32 微量。
有機肥之製作乃在1L水加入50g魚廢棄物,
十分腐熟臭味變淡時,
取上清液,
經濾網過濾後之腐汁,
在70~80℃加熱30分鐘,
稀釋50~100倍使用


2. 培養方法

(1) 溫度、鹽度、光照度及pH值

擬球藻在10~35℃溫度範圍內均能增殖,
而以25~31℃間之增殖率最高,
在37℃之水溫環境中2~4小時仍能活存,
且於降溫後仍能增殖。
對鹽度之適應範圍甚廣,
在5~77ppt範圍內均能增殖,
而以20~35ppt鹽度之增殖最好。
喜歡強光照,
增殖率隨照度增加而增加,
至12,000 lux時增殖率達最高,
且維持不變至30,000 lux仍可維持最高增殖率。
培養液最初的pH值與增殖率間之關係呈拋物線,
以pH7.5~8.8之增殖最好。


(2) 肥料

使用單一氮肥時尿素效果最好,
不過混合等濃度硫酸銨及尿素之肥效比單一氮肥更好,
因此,
目前使用硫酸銨66公克/噸、
尿素30公克/噸、
過磷酸鈣30公克/噸。
一般於培養之始以全部水量來計算基肥使用量,
且於再添新水時再施肥,
施肥量以所加水量計算。


(3) 培養流程:

清洗水槽,
使用有效氯10%左右之工業用漂白水消毒水槽、
打氣管及打氣石。
漂白水使用量為10~20 ppm有效氯。


培養槽注入海水,
接著加入10 ppm有效氯之漂白水,
靜置隔夜後,
再加入10 ppm(10公克/噸)硫代硫酸鈉(海波)中和殘餘氯,
然後接種良好藻種,
藻種與新注入海水的比例為1/1~1/5,
視種源品質、海水水質及氣候而定。
另外,
可使用海水及自來水(藉水中餘氯來消毒)調成鹽度15~20 ppt之培養用水。


施肥打氣培養至水色不再變濃時(約4~7天),
收穫1/3水量之藻水,
供作輪蟲培養或其他水槽接種用種源,
而後原水槽再加入新海水,
並添加肥料,
如此重覆進行至藻細胞增殖不良時全部收穫;
或採回分式培養,
當水色不再變濃時,
一次全部收穫。


如需再培養則從流程1)開始。


(4) 問題點與改善方法:

輪蟲感染:
注意藻池與輪蟲池之分開,
使用器具需加以隔離,
工作人員須謹慎操作,
感染之藻池必須以漂白水浸泡消毒後再使用。

原生動物感染:
特別在高水溫期易發生,
因此,
各項設備及用水需使用漂白水加以消毒,
以減緩感染。
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利用藻種優勢抑制原生動物的感染,
亦即收穫量或加新水量需少於總水量的1/2,
而每間隔3~5天收穫一次。

其他藻類感染:
選擇優良種源,
並採藻種優勢培養,
可有效抑制其他藻類感染。

藻色變化之控制:
注意水質及天氣變化,
適時注水降溫、降pH值,
移殖或收穫。

攪拌及光照之控制:
由於細胞不會遊動,
若打氣不足,
培養較長時,
底部會有沉澱層,
因此需每日大攪拌一次將池底揚起。
擬球藻喜強光,
藻濃度高時,
由於細胞相互遮蔽,
會降低光照強度,
故需降低水位以增加照度,
有覆蓋時,
水深以30~40cm為宜,
露天時不超過100cm,
冬天水位宜低,夏天可加深。


3.鹽生擬球藻
Nannochloropsis salina
真眼點藻綱 Eustigmatophyceae
真眼點藻目 Eustigmatales
單珠藻科 Monodopsidaceae

除N. oculata外,
文獻上亦有另一同屬之藻種N. salina。
要使Nannochloropsis salina生產量達到最大,
維持培養於增殖穩定的狀態是非常重要的。
如此,也會預防其他感染種之繁衍。
溫度除外,在戶外的培養,
細胞濃度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,
此與Spirulina之培養一樣。
使細胞密度較最適值稍高,
雖使生產率降低,
但可避免不想要的微生物的感染,
建議維持細胞密度為500 mg/L。
以尿素(0.12g/L)取代KNO3(1g/L)可抑制矽藻的生長,
2~5 mM之NH4+可完全去除捕食者。
細胞之油脂含量受生長階段及溫度(夏高冬低)影響而不因氮不足、pH及海水型態而異。


微擬球藻Nannochloropsis OZ-1是以藻類學專家Oded Zmora的名字命名的。
Nannochloropsis OZ-1是直徑為2-3μm的真核單細胞綠色微藻,
歸屬於褐藻門,大眼藻綱,單珠藻科(圖1)。
通過部分18S rRNA基因序列比對發現:
Nannochloropsis OZ-1和Nannochloropsis oceanica同源性為100%,
與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同源性為99%。


擬球藻是油質性微藻的一種,
其可透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固定,
轉換成化合物儲存於體內並以油脂形式大量儲存。
微擬球藻Nannochloropsis OZ-1是公認的最有希望用於工業化的高產油海水藻,
它的油脂含量占乾重的比重達68%以上,
油脂以C16和C18脂肪酸為主,
是進行生物柴油煉製的理想之選。


微擬球藻(NannochloropsisOceanica.)又稱擬微球藻,
微綠球藻,或叫眼狀微擬球藻,直徑為2—4微米,
細胞為球形,單獨或集合,色素體一個,淡綠色,
是一種分佈廣泛的海水藻類,
因其適宜的生長溫度在較低,
因此在緯度較高的海域分佈相對集中,
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各種營養元素。


擬球藻培養方法:
容器內盛裝海水置於窗戶邊,
加強打氣,添加藻種。
(容器洗乾淨後,用海水素泡新鮮海水;天然海水需先殺死浮游動物)


培養條件:
1.溫度:15-35℃
2.鹽度:千分之15-40
3.照光:本藻喜愛強光但,窗戶旁也可增殖。
4.族群生長週期:
如果沒有陸續更新培養,
培養一段時間(約60天)後,
大部份藻細胞沉於底部,
此時水色澄清;
在此之前,
取上浮藻細胞作種原,
移植於新容器續代培養。
5.培養液添加量:
培養容器1公升,
一次添加2CC培養液,
整個生長週期(約60天)不再追加。
6.敵害生物:
為避免浮游動物和較大藻類感染滋生,
培養容器如右圖要加蓋。
容器務必洗乾淨,
需用海水素泡新鮮海水。
使用天然海水需先殺死浮游動物。
7.擬球藻除了供輪蟲、豐年蝦食用,
也可供魚蝦貝類幼苗食用。



關於這本相簿
  • 相片張數:3 張
  • 瀏覽次數:305 次
  • 收到回應:0 則
  • 相簿類型:自然觀察
  • 瀏覽權限:公開相簿
            幻燈片播放


THUMB_~1.JPG
1318345712-2
62191871
1318345704-1
81760096
  

首頁 上一頁  1 下一頁 末頁  共 3 張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