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線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
 的相簿
  的相簿 > 西周嘗試“蝦—鱉—蟹—菜”生態養殖
西周嘗試“蝦—鱉—蟹—菜”生態養殖

發布日期:2010-11-08信息來源:本站瀏覽次數:231字號:[ 大 中 小 ]色調調節:


10月底,西周淡港對蝦養殖場的380畝養殖塘完成了收獲。其中進行“蝦—鱉—蟹—菜”生態養殖模式試驗的50多畝養殖塘,取得了明顯成效,對蝦畝產比普通養殖塘增加200斤,還有絨螯蟹、鱉、空心菜等多種額外收益。


“尤其是鱉的效益非常明顯,甚至超過了對蝦”。養殖場負責人張學財介紹,他的試驗塘每畝放養20隻鱉,去年初放養時每隻半斤左右,經過一年半時間與對蝦混養,最近起捕時長到了兩斤半以上,售價高達每斤150元。這樣算下來,兩個養殖周期下來,每畝鱉的效益超過6000元。


從去年開始,張學財在養殖塘開展了蝦鱉混養試驗,每畝放養蝦苗10萬尾,甲魚20隻。據了解,在對蝦養殖塘放養一定數量的甲魚,利用甲魚吃掉病蝦、死蝦,能起到改善養殖水質、有效控制對蝦疾病擴散傳播等作用,從而穩定對蝦養殖產量和效益。去年的50多畝試驗塘對蝦增產三成左右。


今年,張學財採取了“蝦—鱉—蟹—菜”多品種綜合生態養殖模式,主要利用絨螯蟹和鱉吃掉病蝦、死蝦,充當養殖塘“清道夫”﹔水面上種植空心菜,抑制水體富營養化、增加氧氣供應,改善養殖塘水質。老張介紹,今年混養的絨螯蟹因為種苗不夠好,起捕時隻長到三、四兩重,效益不太明顯。下步還需進一步探索和總結,更好地把握混養中的放養密度、放養時間、投餌及管理等一些技術要點。


據了解,南美白對蝦養殖的一大風險在於經常爆發病害,無法保證養殖產量和效益,甚至出現虧損。在養殖中,不少養殖戶發現,由於對蝦生活在水下,很難及時發現病害情況,而如果不及時處理這些死蝦,可能導致更多對蝦發病甚至死亡,嚴重影響養殖產量。(記 者 方子龍 通訊員 陳翡娜)

關於這本相簿
  • 相片張數:0 張
  • 瀏覽次數:6 次
  • 收到回應:0 則
  • 相簿類型:自然觀察
  • 瀏覽權限:公開相簿
            幻燈片播放


 
此用戶尚未上傳照片!!

首頁 上一頁  1 下一頁 末頁  共 0 張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