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線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
 的相簿
  的相簿 > 对虾养殖水环境无公害高效调控技术
对虾养殖水环境无公害高效调控技术

对虾养殖水环境无公害高效调控技术

2012-6-5 来源:海水养殖病害防治信息网 浏览次数:130


  一、对虾养殖池塘主要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


对虾的代谢产物、残存饲料、浮游动植物的残体通过细菌的降解作用,转化成为营养元素,培养浮游微藻,进而培养浮游动物;细菌在降解转化代谢产物的过程中,自身繁殖成为生物絮团。对虾的主要食物是配合饲料。在养殖前期对虾还可以摄食浮游植物、浮游动物、生物絮团(细菌团粒);养殖后期可以摄食生物絮团。在对虾养殖池塘中,对虾与浮游微藻、浮游动物、细菌之间的互相依存的关系见图一。





通过浮游微藻和有益细菌的共同作用,养殖代谢产物得到降解转化,水质得到调节,有害细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得到抑制,营造了适宜对虾健康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。

养虾池塘水环境调控的关键是:①培养和维持稳定优良浮游单细胞藻类种群;②培育有益的微生物种群并使其成为优势菌群。

养虾池塘中培养、维持稳定的、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种群,能保持养殖水体中较高含量的溶解氧,消除有害因子,平衡酸碱度,营造良好的水色与合适的透明度,抑制底生丝藻、有害藻类、寄生虫的繁殖,为对虾提供安定生长的水域环境,而且通过浮游微藻—浮游动物食物链为虾苗—幼虾提供优良活饵料(幼虾可摄食浮游单细胞藻类和浮游动物),提高虾苗—幼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。

养虾池塘中培育有益的微生物种群并使其成为优势菌群,能够降解、转化池塘中的有机物(池塘累积的有机物、有机肥料、养殖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),在净化养殖环境的同时,为浮游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,达到“化废为宝”的效果;通过营养竞争、空间竞争、生态位点竞争,抑制有害菌、条件致病菌乃至病原菌的繁殖生长,减少病害发生;有益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形成细菌团粒,可以成为对虾的优质活饵料。



二、养虾池环境调控技术操作规程



1.池塘和水体的常规处理

养殖收成后,铺膜池应洗池,土池或沙池应晒池,老化池塘撒上生石灰后再曝晒。开始养殖之前,根据需要选择安全、高效的渔用药物,有效清除杂鱼、杂虾、寄生虫、细菌、病毒等。

虾池进水经80目~100目筛绢网过滤,以减少杂鱼、杂虾及其卵子进入养殖池。一次进水至水深1m以上,选择低毒高效的水体消毒剂,合理进行水体消毒。



2.有限量水交换

放苗前进水1m深以上,放苗后30天内不换水、不添水,养殖中期逐渐加水至满水位,养殖后期视水质变化和水源质量适当换水。

一次添(换)水量约为养殖池塘总水量的5%~15%,保持养殖水环境的稳定。

水源经沉淀或过滤、消毒以后,再进入养虾池塘,避免水源带来污染和病原,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设置蓄水池。



3.养殖水体营养调节技术

(1)放苗前施用浮游微藻营养素

养虾水体要求有一定的水色和透明度,一定量的浮游微藻,自然水体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不足以供应浮游微藻的生长,需要增加养殖水体营养元素浓度。合理施放浮游微藻营养素,优化养殖水环境和培养优良活饵料。

在放养虾苗之前5天~7天,施用浮游藻类营养素。施放要点:池底有机质丰富的池塘,施用单细胞藻类无机营养素;新池、铺膜池、沙质底的池、清淤彻底的池,施用单细胞藻类有机营养素。

(2)养殖前期适当追施浮游微藻营养素

浮游微藻的繁殖快速消耗营养元素,造成养殖水体中营养元素的欠缺,引起微藻繁殖停顿,水色变清(在浮游动物繁殖旺盛的池塘更明显),所以第一次施放营养素后7天~10天,要追施单细胞藻类无机营养素或氨基酸营养素。

(3)养殖中间适当补施浮游微藻营养素

养殖过程中因大雨、降温、转风向、使用消毒剂或杀虫剂不当,引起微藻死亡,使水色变清,透明度变大,需要施用芽孢杆菌降解微藻残体,并补施单细胞藻类无机营养素或氨基酸营养素重新培养微藻,营造良好水色。

(4)有益菌调控技术

① 放苗前施用芽孢杆菌复合制剂。放苗前施用浮游微藻营养素的当天或隔天,施用芽孢杆菌复合制剂,通过芽孢杆菌降解转化池塘中的有机物(原有池底有机物或者施肥带进的有机肥料),提供营养元素培养浮游微藻,优化水环境和培养活饵料,同时促使有益菌群繁殖成为优势菌群,形成有益菌团粒,作为对虾活饵料,并且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繁殖(如图二所示)。此时,由于清塘和水体消毒等措施,池塘中的微生物水平较低,及时使用有益菌效果明显。





② 养殖过程定期追施芽孢杆菌复合制剂。养殖过程所产生的代谢产物,尤其是大分子的有机质,如对虾的粪便、残存饲料、浮游生物残体等要依靠化能异养有益细菌进行降解转化。在自然界的竞争中,要保持有益菌的优势地位,需要定期外加芽孢杆菌。所以,放苗前施放芽孢杆菌复合制剂以后,养殖过程中每隔7天~15天追施一次,直到收获,可以起到平衡微藻藻相、削减富营养化、抑制有害菌和形成有益菌团粒的作用。每次施放量可为首次施放量的50%。

③ 养殖过程中有效施用光合细菌制剂。养殖过程出现浮游微藻繁殖过度、氨氮过高、阴雨天气等情况时,施用光合细菌制剂。光合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利用水体营养,在浮游微藻过渡繁殖时,与浮游微藻争夺营养以防控微藻过度繁殖,减轻水体富营养化,在阴雨天气时,可以替代浮游微藻进行光合作用以净化水质。而且,光合细菌可以快速利用氨氮,当水体氨氮过高时施用光合细菌能得到有效缓解。

④ 养殖过程中有效施用乳酸菌制剂。养殖过程中,出现水质老化,有机物溶解多,亚硝酸盐、pH 过高等情况时,施用乳酸菌制剂。乳酸菌可以快速利用溶解态有机物如有机酸、糖、肽等,而且可以快速降解亚硝酸盐,使水质清新。乳酸菌代谢过程产酸,可以起调节水体酸碱度的作用。

⑤ 养殖中后期及时施用具有硝化、反硝化作用的有益菌制剂。养殖中后期,含氮有机物累积、溶氧相对不足,水体经常出现氨氮、亚硝酸盐含量偏高,及时施用反硝化细菌可快速降解有机污物,使反硝化过程顺利进行,从源头控制氨氮、亚硝酸盐的含量。也可在溶氧充足时施用硝化细菌,参与硝化反应,降低氨氮、亚硝酸盐的含量。

⑥ 有益菌的协同使用。养殖过程中,当浮游微藻繁殖不良时,可同时施用肥水型乳酸菌或肥水型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复合制剂。乳酸菌或光合细菌起净化水质作用,其培养液含有多种微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,可促进浮游微藻快速繁殖;芽孢杆菌可快速降解池中的有机物,转化成为浮游微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;两者协同作用,即可净化水质和底质,又可促进优良浮游微藻的稳定生长。

(5)其他环境调节剂使用技术

① 有效使用增氧型矿物底质改良剂。暴雨后,池水硬度降低,钙含量不足,而且,暴雨后往往池底容易缺氧,可以使用增氧型矿物底改增加水体钙含量和硬度,同时改善池底溶氧状况。底质不良或浮游微藻繁殖不良时,也可使用增氧型矿物底改进行调节。

② 有效使用腐植酸钠。养殖过程pH 过高或不稳定、水混浊、泡沫多、蓝藻过度繁殖时,施用腐植酸钠,以络合溶解态有机质,使水质清新,而且可以调节酸碱度和平衡浮游微藻藻相。

③ 有效使用增氧剂。养殖水体缺氧和浮游微藻繁殖不良时使用粉状增氧剂,养殖池塘底部较差或中后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之前,使用颗粒状增氧剂长效增加水体溶氧,改良底质,提高有益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。

④ 合理使用有机酸络合剂。消毒过后、气压较低或水质恶化时使用有机酸络合剂可增加对虾活力,避免产生应激,有效预防偷死。放苗前使用有机酸络合剂可提高虾苗成活率;养殖过程中使用有机酸络合剂可缓解药残、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以及恶劣天气对对虾的不利影响,提高对虾的抗应激能力。

⑤ 及时使用泼洒型维生素C。养殖过程中在恶劣天气、不良水质、机械刺激等不利因素使对虾处于应激状态下,及时使用泼洒型维生素C,通过快速补充维生素、微量元素、抗应激物等物质,迅速调节生理机能,缓解症状,恢复体能,抵御应激。

⑥ 妥善使用石灰。暴雨后pH 太低时,可以泼洒少量石灰水调整酸碱度。



三、结论



养虾的关键在于养水,养水的根本在于养底,有效的使用有益微生物、浮游藻类营养素,配合使用其他养殖环境调节剂,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,平衡藻相与菌相,营造良好养殖生态,是遵循对虾生态生理特性和养虾池塘生态特点,应对当前对虾环境污染、病害频繁发生、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等因素所提出的一项成功的技术,其技术模式如图三所示。


關於這本相簿
  • 相片張數:0 張
  • 瀏覽次數:7 次
  • 收到回應:0 則
  • 相簿類型:自然觀察
  • 瀏覽權限:公開相簿
            幻燈片播放


 
此用戶尚未上傳照片!!

首頁 上一頁  1 下一頁 末頁  共 0 張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