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線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
 的相簿
  的相簿 > 池塘健康养殖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
池塘健康养殖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

池塘健康养殖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

2012-6-5 来源:海水养殖病害防治信息网 浏览次数:57
  池塘健康养殖是生产无公害、高质量水产品的养殖方式,掌握影响池塘健康养殖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,对提高生产力,谋求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综述池塘健康养殖的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,以指导池塘健康养殖。
1 水温

1.1 池塘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

池塘水温主要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,人力只能在小幅度范围内作适当的调控。鱼类是变温动物,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和性腺发育。鱼类在适宜的水温(24~30℃)范围内,新陈代谢最旺盛,增长、增重的速度也最快。当然,不同种类的鱼对温度要求和适应范围也不一样。例如罗非鱼、淡水鲳等热带性鱼类最高不能超38℃,低温不小于14℃;而鲑、鳟冷水性鱼类适宜生长温度为10~20℃.最高不能超过25℃。

1.2 水温调控的主要措施

一是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,控制池塘的水位以调节水温。在春季水温较低时,鱼池灌较浅的水,以利于池塘水温的提高。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地下温泉水提高池塘水温,这对鱼类的摄食、生长和池塘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都有利。随着季节推移,水温逐渐升高,鱼体长大,则需相应加深池水,至夏季加到最高水位,使下层水温不致过高而影响鱼的栖息和生长。冬季加高池塘水位以保温,若遇寒潮来临,预先加深池水,以免寒潮到来时因水浅而使水温降得过低。二是通过控制池塘深度和注水调节水温,鱼塘的深度控制在2.0m左右,以防温差波动明显;高温季节加注新水调节水温;对引进的罗非鱼、淡水鲳等热带鱼,要利用工矿废热水、温室或温泉等办法保种越冬。

2 溶解氧

2.1 溶解氧对鱼类生长的影响

鱼塘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空气中氧气溶入,水中溶解氧的高低,与水温、水的循环、有机物的分解和水生生物的呼吸等有密切的关系。普通养殖水体的溶解氧,以大于6mg/L为宜,不应低于3mg/L。当溶解氧长期低于最适范围时。养殖鱼类摄食减少,饵料系数增大,抗病力下降,繁殖受阻,甚至生命都要受到威胁。在1mg/L以下时鱼类将发生浮头,甚至死亡。

2.2 溶解氧调控的主要措施

2.2.1 改小塘为大塘,增大受风面,水深不要过深,防止底层缺氧。

2.2.2 清除过多淤泥,减少有机物分解耗氧。

2.2.3 经常加注新水,适当排放老水,降低污染程度,保持水质“肥、活、嫩、爽”。

2.2.4 在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,促进上下水层的对流,将溶氧饱和的表层水翻滚到底层,而底层水滚动到表层,分解毒物,释放营养素。使池水溶氧量均匀平衡。

2.2.5 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,经常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。

2.2.6 如无增氧设施,在鱼类缺氧浮头时使用高效鱼用增氧剂。

3 pH值

3.1 pH值对鱼类生长的影响

pH值对水质、水生生物和鱼类有很重要的影响,一般来说二氧化碳越多,pH值越低;二氧化碳越少,含氧量越高,pH值增加。pH过高会增加氨氮的毒性。pH下降是水质变坏、溶解氧降低的表现,同时,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含量增加。鱼类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是6

~9,最适宜范围是7~8.5。超出高限9.5~10,低限4~5,会直接造成鱼类死亡。

3.2 pH的调控措施

3.2.1 pH值过低处理措施 1)每半个月泼洒生石灰水,每667m2用量10~15kg,既可以调节水体酸碱度,又可以防治病害发生;2)追施无机肥料,加速培植浮游植物,促使优良藻类繁殖。

3.2.2 pH值过高处理措施1)用滑石粉(主要成分硅酸镁)调节,用量为每667m21~2kg。2)对pH过高或升幅太快的水体也可用稀盐酸或醋酸泼洒,少量多次泼洒,并及时测定水体的pH值。

4 有机质

4.1 有机质对鱼类生长的影响

水体中有机质来源于水体本身所有生物代谢的废物(如粪便等)、死亡的有机体、外来水源或施放有机肥料和投喂人工饲料等。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,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养殖水体缺氧,造成亚硝酸盐和氨态氨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,鱼类病害增多,影响鱼产量。

4.2 有机质的调控措施

合理调整放养模式,适当增加滤食性品种;高温季节尽量不使用有机粪肥;根据鱼类活动和天气情况随时调节投饵量,避免造成饵料过剩,污染水质。

5 池水对流

5.1 池水对流的作用

池水对流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递,改善水质有积极作用。养鱼池塘池水对流受风力作用较小,主要表现在池水昼夜的垂直运动。通过上下水层对流,把富氧上层水带到池底层,又把底层的有机质带到上层,改善了底层的溶氧状况,促进了有机物质分解,加速了物质循环,从而提高了池塘生产力。

5.2 池水对流的调控措施

晴天中午或下午1:00~2:00开动增氧机,将上层富氧水及时转移到底层,避免过饱和的溶氧溢出。

6 透明度

6.1 池塘养殖对透明度的基本要求

养殖池塘的透明度是衡量水中浮游生物数量的指标,透明度的高低取决于水中浮游植物、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等悬浮物的多少。透明度过小,表明池水过肥,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质过多,耗氧量大,水质易恶化,鱼类容易发生浮头现象,严重时可引起死鱼;透明度过大则水质清瘦,产氧能力较弱。

6.2 透明度的调控措施

当透明度小于25cm时,适时向池塘内加注新鲜水,增大透明度;当透明度大于50cm时则有计划地施肥,促进浮游生物繁殖,降低透明度;合理放养一定比例的滤食性鱼类防止浮游动物过多,有利于池水物质循环和调节水质。

7 池塘底质

7.1 池塘底质对鱼类的影响

池塘经过一定时期养鱼后,大量的剩余饵料、有机肥料、生物尸体、鱼类和生物排泄物沉积,与泥沙混台形成淤泥。池塘中适宜的淤泥具有供肥、保水和调节水质的能力,可为饵料生物繁殖提供氮、磷、钾等营养盐;淤泥过多易恶化水质,大量消耗氧气,造成池水下层缺氧,产生浮头、泛塘死鱼事故,水中病菌大量繁殖,引发鱼病。

7.2 池塘底质的调控措施

排水清塘时要挖除过多淤泥,保留10~15cm厚的淤泥,并经日晒、冰冻;可用生石灰彻底清塘,改良底质;定期使用沸石粉(每667m2水面10kg)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;同时,定期应用有益细菌生物制剂,可降解水中有害因子,净化养殖生态环境,减少病害发生。

關於這本相簿
  • 相片張數:0 張
  • 瀏覽次數:1 次
  • 收到回應:0 則
  • 相簿類型:自然觀察
  • 瀏覽權限:公開相簿
            幻燈片播放


 
此用戶尚未上傳照片!!

首頁 上一頁  1 下一頁 末頁  共 0 張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