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線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
 的相簿
  的相簿 > 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技术
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技术

养虾也是养水,这是多年来虾农的经验之谈。目前,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日趋成熟,正朝着高产量、高密度发展,促进南美白对虾的健康生长,调控优良的养殖生态环境,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的主要内容。当前正是尾造对虾的投苗时期,放苗后由于虾苗摄食有益藻类等浮游生物,所以要视水质状况进行施肥,以稳定水色。水质调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。


  1、保持水质稳定,提高虾体的免疫力。


  养殖过程中,养殖水体各项理化因子的变化可导致水体藻相、菌相平衡转变。若pH在早、晚变化大于0.4,表明养殖水体中藻类的生长过于旺盛,光合作用较强烈,此时应采取措施平衡水体pH,以控制藻类适当生长。具体方法为:先稳定水体pH,第2天用微生物制剂平衡水体藻相、菌相。这样,培育出的水质较为“活、嫩、爽”,且持续时间约10天-15天。若出现亚硝酸盐、氨态氮超标,可先缓解氨态氮、亚硝酸盐的毒性,减少其对南美白对虾造成的应激,提高对虾免疫力,然后用以硝化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降解氨态氮、亚硝酸盐。


  2、定向培养藻类,防止老化。


  藻类具有较高的净水能力,可吸收水体中有机物产生的营养盐。养殖前期施用光合细菌,养殖后期施用EM菌,可调控藻类的生长。若水色过浓,水体透明度过低,悬浮颗粒较重,可适当换底层水,再采用加水的方法加以处理。无条件换水时,可用溴氯海因杀死部分藻类,降低悬浮颗粒的浓度,提高池水透明度,然后再用底质改良剂与微生物制剂同时施用,从而始终保持水质的良好。


  3、认识水色,及时调控水质。


  虾池中常发生绿色、黄色、棕色、红色、浑浊及其混合的水色等变化,判断水色的优劣及调控方法如下:


  (1)绿色水质:可细分为草绿、棕绿、绿、深绿(暗绿)及蓝绿等,通常绿色较为稳定。棕绿色水根据水色明暗而定,约分为绿藻与硅藻、绿藻和甲藻或蓝藻和硅藻、蓝藻和甲藻混合的藻相,其中以绿藻和硅藻混事较好。其余三种则是水质富营养化、池底老化的信号。绿色水也视其光泽明暗可能是绿藻、蓝藻或两者混合。深绿色和蓝绿色则是蓝藻为优势种,也是水质富营养化及池底老化的指标。水色为暗绿色或浓绿色,多出现在养殖中后期,由于水温升高、虾池老化、池中悬浮有机物增多而造成,致使原来绿藻为主的藻相转变为以蓝藻为主。虾池出现此水色时,南美白对虾的摄食一般相对较慢,且容易患病,溶解氧早晚变化较大。若有条件换水,可抽底层水10cm-20cm,然后用溴氯海因杀死部分藻类,最后将池水恢复至原有水位;2天后,再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。若不具备换水条件,可结合施用活化底改与微生物制剂,这样池水又开始变好。


  (2)红棕色水质:依其明暗可细分为红棕(茶褐)、棕、暗棕(酱油色)等系列,前两者为硅藻水色,在精养虾池有一定的水流时较为稳定,是养虾理想的水质。后者则叫“赤潮”水色,由甲藻、涡鞭毛藻等所组成,是水质与底质极度恶化的指标,这是由于藻类繁殖过剩,在天气持续高温或天气突变时水体溶解氧含量较低,大量藻类死亡所造成。出现这种水质往往伴随有氨态氮偏高、亚硝酸盐偏高。若有条件,最好先排出底层池水20cm-30cm,然后慢慢注水到原有水位,避免南美白对虾因加水而造成应激,再使用底质改良剂调水,第2天用以硝化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净化水质。


  (3)黄色水质:以金黄藻为优势种,俗称“黄酸水”,是不良的水色,春秋多见。此种水质可能在雨后形成,或南美白对虾养殖密度过大而造成。长时间的该种水质,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慢,池水溶解氧含量会偏低。处理时,南美白对虾的放养密度要适中,在雨前也应作好预防工作。在雨前应稳定水质,雨后晴天先净化池水,再用微生物制剂和单细胞藻类生长素肥水,2天-3天后水色会逐渐变为黄绿色。


  (4)浑浊水质:可细分为有机碎屑及泥浆浊水,其判断可根据昼夜溶氧的变化来决定,若是溶氧都偏低,则为有机碎屑混浊,是不良水。若是早晚溶氧变化大,且都在4-10mg/L之间,其浑浊的原因是投料不足,对虾投食时搅动底部泥浆所至,使用净水剂处理泥浆沉淀后便是良好的养虾水质。 

關於這本相簿
  • 相片張數:0 張
  • 瀏覽次數:4 次
  • 收到回應:0 則
  • 相簿類型:自然觀察
  • 瀏覽權限:公開相簿
            幻燈片播放


 
此用戶尚未上傳照片!!

首頁 上一頁  1 下一頁 末頁  共 0 張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