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線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
 的相簿
  的相簿 > 中國哪座城市的愛情最開放?
中國哪座城市的愛情最開放?

八十年代。當時上海外灘的情人牆極有名,據傳說本地的青年男女晚上都去那兒談戀愛。上海的開放,最先打動我的,是它愛情觀念上的開放。上海的年輕人,是最早從沉悶的道德桎梏中醒來的。直到現在還是這樣,想起上海,我首先想到的是外灘,是外灘的月夜,以及防波堤沿線那一尊尊溫柔的雕塑。愛情使他們忘掉了時間,並且品嚐到永恆的感覺。外灘的情人牆之所以構成轟動全國的一道風景,也是有其客觀原因的。現在,情人牆也像柏林牆一樣消失了,本地的青年很少來這兒談戀愛了,密密麻麻地站在堤岸上的,大多是外來的遊客,看風景,看熱鬧。

每次去上海,都步履匆匆。上海留給我的是一種匆匆的印象。這恐怕跟它人煙稠密、街肆繁華有關。道路本就狹窄,再加上人流擁擠,即使閑逛也毫無閑適之感,反而會萌生逃跑的願望,想儘快逃離這熙熙攘攘的是非之地。所以,好靜的人如我者,最好少去上海,攪這趟渾水。上海,已經熱鬧得不能再熱鬧了。住下來當隱士都可以。我很奇怪,上海的風氣為什麼沒受到任何感染呢,節奏為什麼就不能慢一點?惟一的解釋是︰上海誕生也晚,而且生下來就是個急性子,幹啥事都充滿只爭朝夕甚至爭分奪秒的感覺。在上海呆幾天,我懷疑自己的手錶都轉得快了,或者說,擔心自己快要落伍了。

還有比上海更樂於趕潮流(甚至領導新潮流)的城市嗎?尤其在物質生活方面。最近一次去上海,爬了“東方明珠”塔,據說是亞洲最高的電視塔?憑欄俯瞰,我有點眼暈。上海使我這個並未患有恐高癥的人都有點暈了。旁邊還有一幢樓,剛蓋到一半,好像也在競爭中國的最高建築。我在遠方寫這篇文章時,估計那幢樓已經封頂了,甚至可能已有人人住了。這就是上海的快動作、快鏡頭。用當地話來形容,就是“趕火車似的”(怕誤了班點)。這話有點過時了,上海追趕的簡直是火箭。

雖然每次都來去匆匆,但外灘我必定要看的,像對待最想重訪的一位老友。外灘,是上海惟一可以慢下來的地方。背對著喧囂的城市,欣賞港口與水域,一聲遠洋貨輪尖銳的汽笛簡直像老上海在咳嗽。你仿佛回到了二、三十年代,感受到西風東漸,使心情變得濕潤。這時才能真正認識到“上海灘”大致是什麼意思,它不僅是空間上的概念,更是時間上的概念。

我猜測現在的上海人本身,很少有閑情逸致懷舊了。但作為我,跨過玩具般的外白渡橋,去外灘緩緩地走一個來回(估計需要半個鐘頭),確實有懷舊的感覺。這似乎是上海惟一可以提供給我這樣挑剔的人閑庭漫步的場地。這半個鐘頭簡直比一個世紀還要漫長。甚至那座著名的鐘樓上的西洋鐘,在我眼中都快要停擺了。

第一次拜訪外灘,是八十年代。當時外灘的情人牆極有名,據傳說本地的青年男女晚上都去那兒談戀愛。

我和幾位中學同窗是揣著好奇心去的︰外灘因為情人牆的傳說而顯得分外神秘。遠遠望去,岸邊果然散兵線一樣排列著成雙結對的身影,在路燈照不到的陰影里,簡直辨別不出這一對對情侶的區別,朦朧得像是夢境。我頭腦里首先閃現出“鴛鴦”這個古老的詞匯。走近細看,才發現他們一律面對著黑暗的遠海,而把背影留給城市,以及像我這樣的“窺視者”。

  至於所謂的情人牆,不過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道齊腰高的水泥防波堤。

年少的我們假裝鎮定地行走著,內心還是被震撼了︰現實生活中原來也有著這麼密集、這麼熱烈的愛情場面,像拍電影似的。這是最真實的表演了,這是最公開的幽會了。連空氣中都充斥著愛情的氣味。只是當時我還弄不懂︰情侶為什麼如此偏愛黑暗?

一位同學邊回頭邊小聲告訴我︰快瞧,那邊有人在親嘴呢。像發現了哈雷慧星似的。那時候我們還把接吻叫做親嘴呢,或者說,我們都還沒有吻過誰呢。上海啊上海,請原諒我等的大驚小怪!畢竟,那還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保守的年代。一班外地來的孩子,在外灘果然看到“西洋景”了。

從此外灘在我心目中,總是跟情人的吻連繫在一起的,那堪稱是塵囂市井里特闢的一小塊愛情的租界。

當年被我們驚訝注視過的情侶,如今都在哪里?該有點老了吧。甚至我這個昔日無知的觀眾,也已過了談情說愛的年齡。歲月就像長江水一樣流到大海里。但願沉默的外灘,能永褒青春。

上海的開放,最先打動我的,是它愛情觀念上的開放。上海的年輕人,是最早從沉悶的道德桎梏中醒來的。

直到現在還是這樣,想起上海,我首先想到的是外灘,是外灘的月夜,以及防波堤沿線那一尊尊溫柔的雕塑。愛情使他們忘掉了時間,並且品嘗到永恆的感覺。

我想起來了,那天晚上,外灘的上空,懸掛著一輪特別圓的月亮,曾引起我們的讚嘆。跟它相比,一街之隔的霓虹燈,都顯得遜色許多。

那是八十年代的月亮,瓖嵌在我的記憶里。我當時還想呢,外灘的月亮,似乎比我在別處看到的要圓一些。莫非因為鄰海的緣故?甚至在以後,我再沒看過那麼圓、那麼令人銷魂的月亮了。

離開外灘的時候,我又想到了一個詞︰和平。我當時是很幼稚的,居然有這樣概念化的聯想。但也不無道理。這麼多的情侶,遠離了世俗,共享一塊邊緣的土地,不就是和平嗎?這麼多的情侶,忘卻了時間,共享一個悠閑的夜晚,不就是和平嗎?外灘的情侶們之間,有一種讓人感動的默契。這種極自然地營造出的浪漫氛圍,是不會遭到破壞的,街對面商販的吆喝、車輛的鳴笛,都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消息。

伊甸園也不過如此嗎?或者說,八十年代的外灘,使我目擊到塵世的伊甸園。

現在冷靜分析,外灘的情人牆之所以構成轟動全國的一道風景,也是有其客觀原因的。上海住房緊張,經常是一家三代擁擠在小閣樓里,缺乏個人的隱秘空間,青年男女談戀愛也只能採取“私奔”的方式了,逃離嘈雜的家庭。而且上海的公園較外地為少,很難尋找到花前月下的場地;全城的戀人若出動的話,必定人滿為患。

幸好有外灘,以開闊的胸懷容納無枝可棲的鴛鴦們。上海雖大,也找不出比外灘更貼近大自然、更能充分地享受夜色而不是燈光的一塊淨土。所以外灘成了情侶們暢游的天鵝湖,成了海闊天空的情愛畫廊。還有誰能比它,傾聽過更多的綿綿情語,記錄過更多的悲歡離合?

當最後一對戀人依依惜別的時候,整座大上海都已經熟睡了。他們才是霓虹燈下最後的哨兵。如果用一個詞牌來形容的話,該叫做“聲聲漫”。在快節奏的上海,只有屬於情人的外灘,是追求慢的。追求良宵永度,美景常在。情話是說不完的,熱吻是不會冷卻的,愛是永遠愛不夠的。

這種所謂的“慢”,其實是一種人情味。外灘是上海最有人情味的地方。上海人恐怕只有在愛情中才會真正地放鬆自己。才會由精明變得槨樸。由急功近利變得慢條斯理。當然,我這話說得可能有點重了。不管怎麼說,我更欣賞一個商人變成情人的狀態,而不是由情人的狀態恢復成商人。

除了情人簇擁的外灘,上海的其他名勝都有點落俗。城隍廟,快變成小吃一條街了。南京路與淮海路,商業氣息太濃,我最怕听討價還價的對口相聲。它們遠遠比不上外灘吻的香甜、情話的糯軟。

偌大的上海,也只有外灘了,能稍稍地超越物質而回歸精神。這情人的廣場!

也許我把外灘給理想化了。外灘已逐漸擺脫了我停留的記憶。近幾年去外灘;發現外灘已變了︰粗糙的水泥防波堤,改建成歐化的圍欄,地面也鋪了華麗的地磚...

更主要的是,情人牆也像柏林牆一樣消失了,本地的青年很少來這兒談戀愛了,密密麻麻地站在堤岸上的,大多是外來的遊客,看風景,看熱鬧。外灘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寧靜與溫馨。在外灘散步,也會有摩肩接踵之感。外灘是上海的一扇窗口,外灘的變化也就是上海的變化。

當然你可以說,作為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,上海變得更繁榮了,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加快了步伐。我考慮的卻是,新一代的戀人們,都去哪里談戀愛呢?失去了外灘的呵護,他們不失落嗎?事實上感到失落的卻是外灘。新人類們有的是地方可去︰酒吧、電影院、西餐廳、咖啡館、桑拿店、卡拉OK包房或迪斯可舞廳...

他們已不再把露天的約會視為浪漫了。或者說得更極端點,他們已不信奉浪漫了,尤其是外灘那種有點古典氣息的浪漫。

在面目全非的外灘行走,我一邊懷舊,一邊暗自祈禱︰即使是在新時代,但願愛情也不要變成快餐。


關於這本相簿
  • 相片張數:21 張
  • 瀏覽次數:32 次
  • 收到回應:0 則
  • 相簿類型:國外旅行
  • 瀏覽權限:公開相簿
            幻燈片播放


中國哪座城市的愛情最開放?
    

 首頁 上一頁 1 2 下一頁 末頁  共 21 張
給我們一個讚!